對于像大學語文這樣的需要死記硬背很多知識點的科目來說,多做題其實是有利于知識點記憶的。為了幫助考生們備考,廣東大牛成考網準備了一份成人高考大學語文專升本試題及答案,考生們可以用來練習。
四、閱讀題:
1、閱讀下面一段文字,然后回答問題: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涂有餓莩而不知發,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笔呛萎愑诖倘硕鴼⒅?,曰:“非我也,兵也?!蓖鯚o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問:
(1)“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涂有餓莩而不知發”兩句采用了什么表現方法?答:對比。
(2)這兩句反映了當時怎樣的社會現實?答:反映了貧富懸殊、尖銳階級對立的現實。同時也揭露了統治者不顧百姓的死活。
(3)請找出這段文字中的喻體和被喻體。答:喻體;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被喻體: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
2、閱讀下面一段話,然后回答問題: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涘渚崖之間不辯牛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順流而東行,至于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曰。問:(1)在這段文字中河伯的心態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答:由沾沾自喜到自識其丑,“望洋興嘆”。
(2)引起河伯心態變化的原因是什么?答:因為它離開了黃河狹小的天地,看到了大海遼闊的景象,才感到了自己的渺小。
(3)河伯心態變化說明了什么?答:說明人的認識要受到所處環境的影響和制約。
(4)從這段文字中可以引出一個怎樣的成語?答:望洋興嘆。
五. 閱讀題:
1、閱讀下面一段文字,然后回答問題: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涂有餓莩而不知發,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笔呛萎愑诖倘硕鴼⒅?,曰:“非我也,兵也?!蓖鯚o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問:
(1)“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涂有餓莩而不知發”兩句采用了什么表現方法?答:對比。
(2)這兩句反映了當時怎樣的社會現實?答:反映了貧富懸殊、尖銳階級對立的現實。同時也揭露了統治者不顧百姓的死活。
(3)請找出這段文字中的喻體和被喻體。答:喻體;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被喻體: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
2、閱讀下面一段話,然后回答問題: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涘渚崖之間不辯牛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順流而東行,至于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曰。問:(1)在這段文字中河伯的心態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答:由沾沾自喜到自識其丑,“望洋興嘆”。
(2)引起河伯心態變化的原因是什么?答:因為它離開了黃河狹小的天地,看到了大海遼闊的景象,才感到了自己的渺小。
(3)河伯心態變化說明了什么?答:說明人的認識要受到所處環境的影響和制約。
(4)從這段文字中可以引出一個怎樣的成語?答:望洋興嘆。
六、閱讀題:
1、閱讀下面一段話,然后回答問題:
臣聞地廣者粟多,國大者人眾,兵強則士勇。是以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無四方,民無民國,四時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五之所以無敵也。今乃棄黔首以資敵國,卻賓客以業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謂“藉寇兵而貴盜糧”者也。
問:
(1)給這段文字劃分層次,并概括每層的大意。
答:到“此五帝三五之所以無敵也”為第一層,后面是第二層。前面寫納客之利,后面寫逐客之害。前后形成對比。
(2)請找出這段文字的中心句。
答:前一層的中心名是“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后一句的中心句是“此所謂藉寇兵而貴盜糧也”。
(3)這段文字運用了哪兩種論證方法?
答:類比法和對比法。
(4)這段文字運用了哪兩種修辭方法?
答:比喻、排比、對偶。
2、閱讀下面一段話,然后回答問題:
伏惟圣明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育,況臣孤苦,特為尤甚。且臣少仕偽朝,歷職郞署,本圖官達,不矜名節。今臣亡國賤俘,至徽至陋,過蒙拔擢,寵命優渥,豈敢盤桓,有所希冀?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區不能廢遠。
問:
(1)給這段文字劃分層次,并歸納每層的大意。
答:第一層至“特為尤甚”,打出“圣朝以孝治天下”的旗號,作為自己不能奉召出仕的最重要的道德依據。第二層至“在所希翼”,表明自己不能奉召出仕,并不是忠于前朝,保全名節,以打消晉武帝的疑慮。第三層,敘述祖孫二人相依為命的情況,表明自己盡孝祖母的心跡。
(2)文中的“圣朝”、“偽朝”分別指哪一個具體朝代?
答:圣朝指晉朝(西晉),“偽朝”指蜀漢。
(3)作者特意標舉“圣朝以孝治天下”,這是運用了什么說理方法?
答: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4)“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答: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