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考大學語文科目復習,有語言知識及運用、閱讀等內容,在閱讀部分文言文知識,是難點重點突破內容,可通過各部分的知識點備考。廣東大牛成考網整理文言文虛詞知識點,可參考。
本文分享的文言文虛詞“焉”和“以”,以下的知識點了解:
“焉”
一.兼詞
兼有介詞"于"和指示代詞"是"的意思,通常用在動詞或動詞結構后,介紹關涉到的人、事、物、處所等。
例如: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虢叔死焉,佗邑唯命。
二.指示代詞
通常用在及物動詞之后充當賓語,指代前面出現的人、事、物等。
例如:及驟嘗焉而阻力猝來,頹然喪矣。嘗焉:試著做這件事。
若甚憐焉,而卒以禍。憐焉:愛護百姓。
三.疑問代詞
通常用于動詞或動詞性結構之前表示疑問,可譯為"哪里"、"怎么"等。
例如: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矣?焉足以知是且非邪?姜氏欲之,焉辟害?
四.語氣詞
作為語氣詞,"焉"可用于句中或句末,表示不同的語氣。表陳述語氣,可譯為"了",或不譯。
例如: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我則或一日而返焉,或二三日而返焉,或五六日而返焉,故彼岸終不可達也。
表疑問語氣,可譯為"呢"。
例如:君何患焉;則不才益將何以報焉;雖幾于成,其用于人也奚取焉?
“以”
一.介詞
作為介詞,"以"的用法較多且意義復雜,但基本內容是表示動作行為的依據或憑借,其余用法大多可視為這一其本用法的引申和變化。分別說明:
表示憑借,基本用法和意義是表示動作行為以某人、某物為依據或憑借,可譯為"用"、"拿"等。例如:臣具以表聞,辭不就職。
有的表示以某事或某種技能為依據或憑借,意義有所虛化,除可譯為"用""拿"外,還可譯為"憑借"、"依照"、"根據"等。例如:王好戰,請以戰喻。
有的表示憑借某種身份、資格或地位從事某事,意義更為抽象。例如:猥以微賤,當侍東宮。
表示原因,原因是導致某種結果的邏輯根據,因此這用法可視為表示憑借用法向更為抽象的事理邏輯方面的延伸和發展,可譯為"因"、"因為"、"由于"等,有時也可直接翻譯為"憑著"、"憑借"。
例如:左右以君賤之也,食以草具;臣以險釁,夙遭閔兇。
表示帶領、帶領??梢詭ьI、帶領的其實也一定是可以依賴、可為憑借的,因此也與表示憑借的用法有一定的關系,有時甚至也可直接翻譯為"憑"、"靠"。
例如:以爾車來,以我賄遷;以千百就盡之卒,戰百萬日滋之師。
表示時間,"以"的此種用法相當于"在"、"于",有時可據需要譯為"按照"。例如:以元朔五年為輕車將軍。
表示關涉或處置對象,"以"的此種用法相當于"把"、"讓"等。例如:矯命以責賜諸民,因燒其卷。
【推薦閱讀:成考專升本大學語文的文言文知識點】
二.副詞
作為副詞,"以"主要表示某種情態或語氣。例如:君家所寡有者,以義耳。以:只有,也就是。
三.連詞
作為連詞,"以"的語法功能與"而"類似,只不過通常只用于表示順承接續的種種關系,可譯為"就"、"來"、"而"、"然后"、"而且"等,也可不譯出。
例如:命子封帥車二百乘以伐京;今皆解鞍以示不走。
四.動詞
"以"作為動詞,常見的是"認為"、"以為"的意思。例如:而吾未嘗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氣于陰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