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知識點,在成考專升本大學語文科目中,是閱讀部分的考試內容,進行閱讀理解、考查考生的文言文閱讀和理解能,考生結合??嫉脑~語解析、文章中心思想等知識點復習。廣東大牛成考問,對成考專升本大學語文的文言文知識點進行整理,可供參考。
《季氏將伐顓臾》,選自《論語》,是我國先秦時期一部語錄體散文集,記載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作者是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
孔子,字仲尼,春秋時魯國人,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其思想核心是“仁”,觀點有“仁者愛人”、“克己復禮”,“有教無類”,“因材施教”。
課文主旨
季氏,季康子,春秋時魯國的大夫,把持朝政;顓臾,春秋時附屬于魯國的小國。本文批評了季氏兼并顓臾的企圖,并闡發了孔子治國以禮,為政以德的政治主張。
詞語解釋
冉有,季路見于孔子:冉有,季路被孔子召見。
無乃爾是過與:恐怕是要責備你吧。過:責備
何以伐為:為什么要討伐他?
是社稷之臣也。是:代詞,這,指顓臾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疾:痛恨;舍曰:不說;辭:找借口
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來:招徠,使動用法
《大同》,選自《禮記》?!抖Y記》成書于西漢中期,是儒家學說的經典著作。大同:即人類的理想社會,大團結,大和諧的社會。按照儒家學說,五帝時代是大同社會,是“大道之行”的時代。五帝是指黃帝,顓頊,帝嚳,堯,舜。
課文講解
本文,是孔子對春秋末期的社會現實不滿,論及“大同”“小康”理想社會,表達了對當時社會現狀的不滿,對“克己復禮”,重建“大同社會”的美好憧憬。
詞語解釋
仲尼之嘆,蓋嘆魯也:孔子的概嘆,是由于魯國的緣故。
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我沒有趕上,但是有文字記載。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在大道運行的時代,天下為全民所有,推選有才能的人參加管理,講求誠信,謀求和睦。
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所以,人們不僅親自己的親人,還親別人的親人;不僅愛護自己的子女,還愛護別人的子女;使老人有所終止,壯年人能有工作,小孩能健康成長。
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在這種情況下,奸謀就不會產生,盜賊就不會發生,大門不用關閉,這就是大同社會。
以正君臣,以篤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婦:用禮來規定君臣的名分,用禮來加深父子的親情,用禮使兄弟和睦,用禮來使夫妻和睦。
以著其義,以考其信,著有過,刑仁講讓,示民有常:用禮來考察道義,誠信,過錯,以仁愛為典范,向民眾明示為人行事的常規。
重點段落分析
“大道之行,天下為公,選賢與能,——如有不由此者,在勢者去,眾以為殃,是謂小康?!边@段話分析了大同與小康的社會主要特點?!∵@段話分為兩層:一層,說明大同社會的特點;二層分析小康社會的特點。論證方法為對比法,修辭方法為排比法。
【推薦閱讀:成人高考考試如何解答文言文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