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有效積溫法則及其在農業生產上的意義
有效積溫法則的含義是生物在生長發育過程中,需從環境中攝取一定的熱量才能完成其某一階段的發育,而且生物各個發育階段所需要的總熱量是一個常數。
有效積溫法則在農業生產中有著很重要的意義,全年的農作物茬口必須根據當地的平均溫度和每一作物所需的總有效積溫進行安排,否則,農業生產將是十分盲目的。在植物保護、防治病蟲害中,也要根據當地的平均溫度以及某害蟲的有效總積溫進行預測預報。
21、食草動物對植物群落的作用
許多食草動物的取食是有選擇性的,影響群落中物種多度
啃食抑制了競爭物種的生長,從而加速和維持了低競爭物種的多樣性。
22、種群密度制約的形式
過度補償;補償不足;準確補償
23、在高度富養化的湖泊中藍綠藻能成為優勢浮游植物的原因
浮游動物和魚類寧可吃其他藻類也不愿意以綠藻為食;
很多藍綠藻都能固定大氣中的氮,因此當氮短缺時它們就處于有利競爭地位。
24、測定初級生產量的方法
收獲量測定法;氧氣測定法;二氧化碳測定法;放射性標記物測定法;葉綠素測定法
【推薦閱讀:成考專升本《生態學基礎》考點3】
25、生態因子的作用規律
綜合作用;主導因子作用;直接作用和間接作用;階段性作用;不可代替性和補償作用;限制性作用。
綜上所述,以上整理的生態學基礎考試相關內容,基本上是以問答題型提問,考生可以結合大綱的考試內容進行學習。相關的復習資料,考生可以結合教材學習。想了解更多成人高考復習資料的考生,可站內搜索相關文章,或咨詢廣東大牛成考網了解成人高考考試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