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閱讀和鑒賞部分,要考查考生對古詩詞的閱讀理解能力以及描寫手法、感情、表達內容等方面鑒賞能力,是語文考試難度比較大,有些考生在備考時不知道如何復習。那,2022年成考語文考試古詩詞閱讀和鑒賞怎么復習?
2022年成考語文考試古詩詞閱讀和鑒賞進行復習,可以通過古詩詞意境、題材以及古詩詞的修辭手法進行復習。分享古詩詞閱讀和鑒賞相關的復習方法,可以作為考生復習參考的資料。
一、了解古詩文的意境
1、意象,是指詩詞中作者所寫的景、物,這客觀的“象”與作者借景抒情的“情”、詠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結合。
例如:“梅花”是高潔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鄉之情;“鴻雁”是傳書的信使等。如馬致遠的《秋思》用“斷腸人”這一中心意象來表達思歸懷遠的秋思。
2、詩歌意境關系比較多的是寓情于景、觸景生情、情景交融。特點有慷慨悲壯、雄渾蒼勁、恬淡自然、雄渾壯觀、悲壯蒼涼、孤獨冷寂等??忌勺プ£P鍵處,進行詩詞解答
二、把握不同的詩詞題材,了解古詩文風格
不同的詩詞題材內容的不同,古詩詞可分為寫景詩、記事詩、詠史詩、詠物詩、田園詩等。
1、寫景詩:描寫景物類,基本上屬記敘的一種。在寫景的文章中,情是景的靈魂,景是情的依托,情與景自然交融。
2、記事詩:敘事抒懷,通過具體的事件的敘寫來抒寫胸臆,抒寫個人的恨別、懷遠、思鄉、離愁、感時等情懷的作品。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杜甫的《春望》。
3、詠史詩:詩人對某一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的詠嘆,一般融進了詩人獨到的見識,以史詠懷,以史誦人,以史治史,以史喻今。如陶淵明、劉禹錫、杜牧等是詠史詩的作者。
4、詠物詩:其特點是托物言志。這類古詩中的“物”多具有特定意義的意象。如,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富貴、楊花有飄零之意等,不同的意象有不同的內蘊。
5、田園詩:這類詩以描寫自然風光、農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隱居生活見長。詩境雋永優美,風格恬靜淡雅,語言清麗洗練,多用白描手法。
【推薦閱讀:成考高起點語文考試古詩詞易混淆知識點】
三、辨析各種修辭手法
1、比喻:把一種事物或情景比作另一種事物或情景??煞譃槊饔?、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2、借代:借用相關的事物來代替所要表達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替全體,用具體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運用使語言簡練、含蓄。
3、夸張:對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擴大或縮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鮮明地表達事物的作用。
4、對偶:用結構相同、字數相同的一對句子或短語來表達兩個相對或相近的意思。從形式看,語言簡練,整齊對稱;從內容看,意義集中含蓄。
5、比擬:把物當做人來描寫叫擬人,把人當做物來描寫叫擬物。比擬有促使讀者產生聯想,使描寫的人、物、事表現得更形象、生動的作用。
6、排比:把內容緊密關聯、結構相同或相似、語氣一致的幾個句子或短語接連說出來。
7、設問:先提出問題,再是自己的看法。問題引入,帶動全篇;中間設問,承上啟下;結尾設問,深化主題,令人回味。
8、反問:用疑問的形式表達確定的意思。用來加強語氣,表達強烈感情。
9、用典: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詩句兩種。
用事是借用歷史故事來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對現實生活中某些問題的立場和態度、個人的意緒和愿望等等,屬于借古抒懷。
引用或化用前人詩句目的是加深詩詞中的意境,促使人聯想而尋意于言外。
10、點化:點化也叫化用,把前人的詩文妙句融化為自己的語言的一種創作方法。
11、雙關:是指某字、詞,憑借其本身具有的語音或語意的條件,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獲得雙重意義。這種修辭手法可以使語言含蓄、風趣。
12、互文:也叫互辭,是古詩文中常采用的一種修辭方法。它是上下兩句或一句話中的兩個部分,看似各說一件事,實則是互相呼應,互相闡發,互相補充,說的是一件事。
綜上所述,2022年成考語文考試古詩詞閱讀和鑒賞復習,可通過詩詞的意境、詩詞題材和修辭手法等方面進行復習。想了解更多的成人高考復習資料,可站內搜索相關文章了解更多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