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孔子為中國古代文化發展做出了不朽的貢獻,整理編訂了《易》、《詩》、《禮》、《樂》、《尚書》、《春秋》等 “六經”。
24、孔子的學生們追憶孔子日常教誨和生活行為,整理成一部語錄體書,稱作《論語》,這部書成為儒家的經典,對后世有很大影響。
25、孫武,是春秋末期一位杰出的軍事家。傳世有著名的兵書《孫子兵法》十三篇?!秾O子兵法》提出了“ 知彼知已,百戰不殆”、“攻其不備,出其不意”、“兵無常勢,水無常形”等戰爭原則。
26、《孫子兵法》的根本宗旨在于:精通戰爭的目的是為了“不戰而屈人之兵”。因此《孫子兵法》被稱為“兵學圣典”,并被廣泛應用于政治、外交、商戰、體育等領域。
27、《孫臏兵法》是另一位杰出的軍事家,戰國時期的孫臏所著,孫臏是孫武的后代。
28、戰國時期開始后,各個諸侯國都和周王一樣,自稱為王,其中的七個強國號稱“戰國七雄”,他們展開了“兼天下”、“一宇內”的戰爭。
29、春秋戰國時期,中國盛行“鐘鼓之樂”。近年在湖北隨縣曾侯乙墓中,出土了124件古代樂器。在出土的鐘鼓樂器中,有一套大型編鐘最為珍貴。這套編鐘在地下埋藏了2400余年,現仍能以準確的音調、優美的音色演奏古今樂曲。
30、中國古代第一個享有盛譽的名醫,是春秋戰國后期的民間醫生扁鵲。扁鵲精通各種醫術,總結前人方法,創造了望、聞、問、切的四診法,幾千年來一直為中國傳統醫學所采用。
31、“百家爭鳴”是春秋戰國時期的一場激烈的思想交鋒,戰國爭雄激烈之時,也是百家爭鳴鼎盛之際。
32、秦在公元前770年被封為中國西部的一個諸侯國,疆域較小,國力不盛,自從實行商鞅變法后,國勢蒸蒸日上,成為戰國七雄中的強國。公元前238年,秦王贏政開始親理朝政,于公元前221年統一了中國,建立了秦朝。
33、秦滅六國后,贏政稱“皇帝”,意即“德過三皇,功高五帝”。
34、為盡快改變春秋戰國時期分裂造成的各種混亂,鞏固秦王朝的統一,秦始皇下令統一幣制,使用圓形方孔的秦“半兩”錢,作為全國統一的貨幣。下詔統一度量衡 ,并繼續采取一系列措施,如“修弛道,車同軌 ,書同文”,來鞏固秦萬里長城,秦王朝的政權。
【推薦閱讀:成考高起點歷史科目考試知識】
35、中國古文字中,最早有甲骨文、金文,西周時期有大篆,戰國時期有蝌蚪文,一些諸侯國還有各自不同的文字。秦統一后,規定小篆為統一字體,通行全國,秦朝后來出現的隸書這種字體從漢朝起在官方和民間通行,至今仍在廣泛使用。
36、秦、趙、燕等北方諸侯國,為抵御北部游牧民族的入侵,曾分別修筑過長城。 秦始皇統一中國后,下令把不相銜接的各段長城連成一體,再向東西延伸,號稱萬里長城。
37、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領導了一次農民起義;公元前206年,秦朝被劉邦領導的武裝力量推翻了。項羽和劉邦為爭奪帝位,進行了四年的楚漢戰爭。
38、劉邦下令廢除秦朝全部苛法,明令禁止犒軍擾民。由于實施德政,得到廣泛擁護,劉邦被封為“漢王”。公元前202年,劉邦(漢高祖)建立西漢王朝。為順應民心思安、期盼休養生息的現實,劉邦制定了各種減輕人民負擔的政策,使社會經濟迅速發展起來。
39、、漢高祖之后,漢文帝、漢景帝繼續推行休養生息的政策。經過漢初六、七十年的努力,中國出現了政治升平、經濟繁榮的盛世,史稱“文景之治”。
40、漢武帝即位后,開拓西部疆域,建立起豐功偉業,使西漢進入鼎盛時期。歷史上把“秦皇漢武”并稱,正是因為他們先后完成了中國統一、穩固發展的偉大事業。